辽宁省机关党建网

通知公告

省直机关2016年第二季度最佳实事评选结果公示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30日          编辑:         来源:

省直机关2016年第二季度最佳实事评选结果公示

 

为推动省直机关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强化服务,省直机关工委在机关中开展了“季评最佳实事”活动。2016年第二季度最佳实事评选工作,共有28个单位申报了31件实事,通过各单位申报、初审委员会初审、工委班子审议、省领导等工作程序。现将当选的13件最佳实事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公示截止日期为2016年7月31日17时。如有意见和建议,可在网上留言或直接拔打电话23128181 。

公示的13件最佳实事是:

一、省人社厅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  748万居民受益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对个人医疗经济负担超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医疗支出实施大病保险。一是实现了地区全面启动、人员全部覆盖。建立统一保障模式,748万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不需另行缴费即可享受大病保险待遇。二是政策逐步统一、待遇稳中提升。进一步降低起付线,个人负担合规医疗费用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即可享受大病保险待遇;采取递进制报销办法,每增加5万元提高支付比例5%,最高支付比例在70%。三是不受病种限制,报销金额不封顶。参保居民医疗费达到大病保险标准即可享受相应待遇,突破了医疗保险设置最高支付限额。四是创新工作机制、解决因病返贫问题。以白血病和乳腺癌等病种为试点,通过谈判机制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并纳入城镇职工大额、居民大病保险支付范围。

二、省发改委改造独立工矿区  10万人受益。争取中央和协调省资金投入3.2亿元,帮助本溪南芬区改造搬迁。一是完成7片3783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万多当地居民告别了棚户区。二是完成了33条14.4公里城区主次道路改造,新建广场2.4万平方米,实现供热面积130万平方米、居民气化率80%,修建污水及排水管网42.7公里。三是完成了小学及幼儿园改造工程,推进20万平“暖房子”、农村安全饮水等100余项民生工程。四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0亩,退耕还林6200亩,治理废弃矿山740亩,10万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省卫生计生委创新服务就诊模式  开通预约挂号平台。为解决“看病难,挂号难,挂专家号更难”问题,以省12320热线服务网为载体,建设全省统一预约挂号公益性官方服务平台,市民只需用手机登录该服务平台,绑定本人身份信息,按照页面提示依次选择当天挂号或预约挂号、科室、日期、号源等内容,即可在网上实现全省优质医院的挂号、缴费、候诊排队、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电子病历查看等全流程健康医疗服务。一年来,12320平台已接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京医院,省人民医院等24家医院,关注用户133314人,其中注册用户67568人,预约挂号成功46029件。

四、省农科院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  帮助农民节支增收。依托“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试点”项目,投资2500万元,在玉米主产区建设1个创新研究基地、8个区域示范基地、50个千亩示范田和1个信息服务平台的农技服务体系。一是完善了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聚集技术骨干252人,为13000多农户提供全方位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和指导。三是创新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实现了研发、信息、管理、服务一体化。四是优良品种与全程机械化及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相结合,每亩节支增收150-200元,可辐射带动区域面积超过500万亩,预计节支增收7.5亿元以上。

五、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确保妇幼健康安全。一是完善三级出生缺陷预防体系,公布免费服务项目清单,累计投入5640万元,为62.6万农村计划怀孕夫妻免费孕前优生检查,为89万人次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二是扩大妇幼健康服务供给,整合服务机构,实现了省、市、县均有1所政府主办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公布1814所妇幼保健和助产机构信息,确定了71所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46所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形成覆盖所有县(区)的抢救中心网络。三是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制定经费支付办法,确保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截至目前,全省孕产妇死亡率由12.65/10万下降至9.2/10万,婴儿死亡率从8.3‰降至5.1‰,出生缺陷发生率从96.82/万降至95.8/万,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省畜牧局开展专项整治  着力保障肉食品安全。年初,在全省开展了重点环节、重点区域违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物质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周密制定方案,推动《辽宁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落实。二是开展“放心兽药饲料下乡进村宣传周”等活动,出动执法人员1万余人次,服务指导养殖、屠宰企业等7820家次。三是组织专项打击,严厉查处重大违法使用“瘦肉精”饲喂肉牛案件,依法扑杀处理肉牛123头。四是组织专项检查,以肉牛养殖场为重点,抽检30个县的33家养殖场(户),抽查219批次样品;以生猪养殖场、屠宰场为重点,193家企业检测700批次样品。截至5月底,监测合格率均达100%。

七、省环保厅加强专项执法检查  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全省环保系统开展对涉供暖行业、工业企业、服务行业燃煤锅炉专项执法检查。一是按照公布标准淘汰10吨及以下老旧低效、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锅炉317台。二是公布了全省4000余台燃煤锅炉淘汰名单。三是检查燃煤锅炉2847台,发现环境违法问题257个,立案查处226件,下达罚款2800余万元,按日连续处罚14件,罚款总额2740万元。1~4月份,1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为93天,达标天数比例77.6%,同比上升11.3个百分点。全省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51微克/立方米、98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0.3%、18.3%,近半数城市两项污染物同比降幅超过20%。

八、省农垦局、省住建厅、省审计厅落实惠民政策  2000多名农垦职工入住新居。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作为整改工作重点、落实惠民政策,省审计厅、省住建厅、省农垦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作为,与盘锦市政府一道,解决农垦职工住房问题。目前,新安排危房改造370户,对271户农垦职工住房进行了墙体保温、门窗更换,国家的惠民政策又惠及了641户农垦职工。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2000多名农场职工住上新居。

九、省民委实施惠民工程  带动少数民族群众致富。着眼于推动大项目,实现重点保民生,加强捆绑式投入,2015年在全省启动实施“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收到明显效果。全省累计投入资金5.6亿,组织全省民族工作系统完成发展生产项目196个,改善民生项目102个,科技培训项目23个,共计321个项目。项目覆盖61个县(市、区)、220个乡镇、409个村屯。项目带动少数民族群众41125户、少数民族群众111037人发展致富和生活改善。

十、省商务厅优化农产品零售网络布局  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以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契机,以连锁零售为突破口,通过在盘锦市培育龙头企业“辽宁金社裕农供销集团”,实现连锁零售网点合理布局,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一是先后12次指导企业合理布局零售终端,加快集配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电商平台等项目建设。二是在省级专项资金中列支1.17亿元提供支持,已到位资金8000万元。三是帮助企业争取中央物流体系建设专项资金300万元。四是会同盘锦市政府有效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助力企业发展。

目前,企业已建成396个统一标识、价格、服务连锁零售终端,15分钟买菜商圈辐射人口达126万人,覆盖率达到91%;直接带动就业2289人;30个直采生产基地带动农民人均增收750元;销售的农产品无公害率达到100%,实现了质量可追溯。

十一、省质监局 加大游乐设施监察力度  实现与社会共治模式。我省现有大型游乐设施885台,涉及运营使用单位225家,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针对大型游乐设施维护保养不及时、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运用“互联网+”手段,采取运营使用单位安全诚信承诺、设备安全信息公示、游客参与监督和加大监察力度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诚信承诺活动。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共检查在用大型游乐设施481台,发现问题设备54台,消除安全隐患25处。为便于社会监督,将监督检查信息、举报投诉电话等内容向社会公示,实现大型游乐设施社会共治模式。  

十二、省民政厅做好灾民冬春生活救助工作  保障159万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去年,我省因自然灾害受灾人口746万人,需救助人口159万人。今年初,省民政厅积极争取国家下拨冬春生活救助资金1.8亿元,对159万受灾人员实施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救助。一是在精准救助环节上,各级民政部门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调查灾害损失、需救助人员构成及自救能力等情况,分类及时完成了受灾人员需求评估、核查,制定了救助指导标准。二是在救助对象确定上,采取了本人申请、村民评议、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建立了救助台账,明确了优先救助安排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救灾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在救助资金发放中,通过涉农资金“一卡(折)通”发放,做到专人负责、专账管理,手续齐备、账款相符。

十三、省公安厅“互联网+”为依托  创新交通管理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开通“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网站http://ln.122.gov.cn),办理机动车登记、驾驶证管理、信息查询、公布、公告及其他等六个方面交通管理业务。

平台开通一个月,全省已累计成功预选机动车号牌约1万副,注册个人用户5万余人,注册单位用户700余家,网站访问量达200万人次,办理各类业务约3000笔,发送业务告知手机短信约17万条。

 

辽宁省机关党建网